最近,有市民向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反映称,上海地铁内的无障碍设施存在使用上的“障碍”,如部分地铁的无障碍厕所落了锁,给有需要的乘客造成了不便。
上海地铁内的无障碍厕所是否像市民反映的那样?存在着什么原因和问题?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。
对“是否有人”无状态标识
记者首先前往了上述市民易奶奶提到的11号线龙耀路地铁站一探究竟。这里的无障碍厕所位于站厅层靠近2号口的地方,是普通男女卫生间旁侧独立的一间,门把手处并没有红绿两种颜色的厕位状态标识牌,从外侧无法辨识厕位是否正在被使用。
龙耀路地铁站无障碍厕所,无厕位标识。
把手上方为钥匙孔,门上贴着“无障碍厕所”的标识,标识下方是一张“安全管理责任卡”,并标明了功能用途和责任人。易奶奶表示,自己的腿脚不方便,在乘坐11号线时想上个无障碍厕所,发现门开不开,以为是门被锁上了,于是她忍着腿痛前往了旁边的蹲厕。
记者上前尝试转动门把手,发现厕所门可以打开,内部设置了坐便器、扶手,不过台盆并未使用挂盆或者半柱盆,而是立柱盆,下方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,不符合最新版的无障碍卫生间设计准则。
厕所内加装了扶手,洗手盆为立式。
记者向一旁的工作人员询问无障碍厕所是否会从外侧锁门,对方表示:“在地铁营运时间内都不会从外侧锁门,上厕所时可以从里面锁门。但是地铁声音比较大,从外侧敲门听不清里面人员的回复,再加上门外写着联系方式,可能会让乘客误以为门被锁起来了。”
随后,记者又随机走访了地铁1、2、4、8、9、12、15号线中人流量较多的站点,也发现了单独设立的无障碍厕所缺少厕位使用状态标识的情况,比如12号线陕西南路地铁站以及8号线的延吉中路站的无障碍厕所。
延吉中路地铁站的无障碍厕所,无厕位状态标识。
有些无障碍厕所安全管理责任卡上写着“管理用房”,而此前11号线龙耀路地铁站无障碍厕所门上的功能状态栏写的则是“生活用房”。据地铁工作人员解释,管理用房和生活用房本是为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常工作、生活所设置的用房。一般是供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,包括厕所、更衣室、休息室、茶水间、盥洗间、储藏室等。龙耀路地铁站将原本的厕所加上了一些扶手、拉杆等防护设备,才改造成了无障碍厕所,但是并没有额外安装厕位状态标识,才会让部分乘客误解。
老式门锁无法辨识是否有人正在如厕。
无障碍厕所常为“占用”状态
在实地走访的过程中,记者总共去往了16个站点,其中有5个站点的无障碍厕所都处于“占用”状态。
如12号线大木桥路地铁站的厕所,位于站外近6号口处,无障碍厕所为单独设立,除了无障碍标识外,旁边并未张贴任何说明,从外部也看不出是否有人如厕。记者尝试转动门锁开门,但没有任何反应。大约五分钟后,记者在门外听到冲水声,一名穿着粉色工作服的地铁工作人员从里面开门走出。
大木桥路地铁站无障碍厕所。
随后,记者向打扫厕所的清洁工询问无障碍厕所平常是否会被人占用,她表示由于无障碍厕所是坐便,其他厕所都是蹲便,确实会有人图舒适和方便而选择在无障碍厕所如厕。
而在7号线静安寺站,无障碍厕所隔壁即为管理间,存放着清洁用具和一些杂物。记者正在查看无障碍厕所内部设施时,一名身着浅绿色工作服的保洁人员走进无障碍厕所,并表示自己要如厕,便关上了厕所门。
在走访中,记者还遇到了一名腿脚不便的乘客徐先生,他表示自己对于部分无障碍厕所存有不好的印象:“之前去上海宝华广场里的厕所,就曾经碰到过无障碍厕所堆杂物、清洁人员在内休息的情况,也在其他的商场里遇到过闭锁的情况。”
不仅要有,还得要好用
无障碍设施的细节不仅关乎市民的日常生活便利,更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、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文关怀。
上海地铁的无障碍厕所也是随着时代而“进化”的,部分公厕近年来曾经历过改造。比如新修建的15号线沿线站点的无障碍厕所就符合了最新标准,无障碍厕所为自动开关门,有20余秒的开关时间和提示语音,门口有一块操作板,当“VACANT”灯亮时,无障碍厕所为空闲状态,厕所内还设置了大小马桶和高低洗手台,可以满足残疾人、老年人等如厕需求。
但也要看到,大量地铁站内目前开放的无障碍卫生间仍存在着改进的空间,如按照无障碍卫生间设计准则存在着推拉较为困难、洗漱空间较小等。另外,今年上海两会期间,曾有代表委员拿出一份调研数据:在地铁4号线、9号线、10号线、14号线的站点中,18%的站点仍没有配备无障碍厕所。
改造后的无障碍厕所有自动门和厕位状态标识。
当前,无障碍环境建设已经从“有没有”变为“好不好”的问题,无障碍建设也逐步“从点到面”。地铁作为城市的出行重地,也应逐步改造升级相关无障碍厕所,方便特殊人群,将上海人文关怀的温度惠及更多群体。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